|
|
|
|
发布时间:2022-03-16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
3月1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争辉作主发布,介绍河南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情况。
宋争辉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五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对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宋争辉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从去年1月份,省教育厅成立了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了起草专班,坚持开门问计、集思广益,多次征求各地、各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意见,扎实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去年底,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列为全省31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为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宋争辉表示,《规划》共18章内容,分4个板块,坚持 “工程化、项目化、方案化”和“项目为王”的基本思路,在充分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前瞻性谋划了17个重大工程,安排了77个重点项目。力争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3%、96.4%、93.5%、60%;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和人才强省,进入全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上游行列。 宋争辉强调,围绕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将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构建大中小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和“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将“大思政课”落实到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努力铸造立德树人的河南品牌,让我们培养的孩子“更爱国、更拼搏、更有爱、更担当”。 二是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评价体系、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教育体系、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体系、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等“六大体系”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聚焦基础教育促优质。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持续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行动,全面提高15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基础教育公共服务。 四是聚焦职业教育建高地。坚持类型教育基本定位,紧紧抓住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机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国家“双高计划”和省级“双高工程”,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持续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职业院校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助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五是聚焦高等教育起高峰。加快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提质进位,支持7所高校11个学科实施“双一流”创建工程,培育“双一流”第二梯队。落实《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建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战略支点。完善高校结构布局,推动学科学院调整优化,实施“大部制”“院办校”等改革,着力打造“学院、学科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共同体。构建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本专科专业结构,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六是聚焦服务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围绕河南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系统安排,为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努力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先出彩、出重彩。 在记者提问环节,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刁玉华,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垠亭分别就河南高等教育如何起高峰、职业教育如何建高地做了详细回答。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刁玉华: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按照教育部等3部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要求,以“五强”为抓手,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起高峰: 一是聚焦学科强根本。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在建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的基础上,指导两校确定若干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的学科进行重点培优,并引入若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力争部分学科进入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另一方面以学科学院优化调整为抓手,在全球全国汇聚优质资源,推动11个一流创建学科快速提升水平。 二是人才引育强师资。印发《河南省一流学科引进人才工作细则》,在经费支持、科研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对15个一流建设和创建学科引入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超常规支持,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吸引“孔雀河南飞”;同时练好内功,给予本土青年人才充分的条件保障,加快高层次人才培育,力争“孔雀生河南”。 三是服务产业强合作。加快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推动15个一流建设和创建学科与企业研发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在“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全力攻坚,聚焦生物育种、智能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协同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力争新增百亿级经济效益。 四是平台监测强管理。对照国家“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建立我省“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监测平台,从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贡献与声誉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既强调量化指标的考核,又设置留白监测项目,全面掌握建设进展,科学指导学科发展。 五是定期评价强绩效。建立省直部门联席督导制度,定期对“双一流”建设和创建进展进行督导;充分发挥省“双一流”建设咨询专家组和省内外学科专家的作用,通过分档评价考核建设成效,并将其作为资金分配、学科调整的重要依据;同时定期邀请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朋友和群众等进行现场观摩,既充分展示建设成效,又主动接受各界监督。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垠亭:“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实施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匹配“六个一批”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职教高地建设: 一是组建一批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职业本科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中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到2025年,我省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将达到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本科在校生将达16万人。目前全省仅有1所职业本科学校,在校生不足万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组建一批职业本科学校和应用技术型本科学校,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层次、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二是新建一批紧密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全省现有高职院校99所,在校生138万人,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布局结构还不能很好适应产业发展升级需求。“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主动服务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规划增设一批紧密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着力培养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建设一批优质中职学校。中职在职教体系中具有重要基础地位,但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还不达标,影响了中职办学质量和社会形象。“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实施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探索综合高中建设路径。同时,将建立与普通高考相对分离的“职教高考”制度,让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优势。 四是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我们将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培育750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点。深入开展“百校万企结对发展行动”,推动每个职业院校聚焦服务2-3个主导产业。对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加强职教园区建设,重点培育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河南职教品牌。 五是创建一批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联合打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发挥行业产业优势,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切实打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形成产教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 六是组建一批省级骨干职教集团。由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牵头,吸纳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力量,组建20个省级骨干职教集团。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使每个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拥有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2022年3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