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时间:2017-03-28 新闻来源: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河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黄河科技学院院长 杨雪梅 浏览次数: | |
不忘初心,再创辉煌 ——纪念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
2017年是中华职教社立社100周年,也是我入社的第八个年头。我于2009年加入中华职教社,开始了与中华职教社的情缘。成为大家庭的一员,担任中华职教社理事、中华职教社河南分社副主任,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中华职教社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在思想上、工作中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职教社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团体,从职教社所走的道路,也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中华职教社前辈们为国为民的情怀深深打动我。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48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以职教救国,成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他们提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职业教育目的,在教育理念上倡导“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敬业乐群”,这些先进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八年来,中华职教社引领我学习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并用于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一路走来,她就像一个温暖、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在这里,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中有很多是杰出的教育家、学者,成为我成长发展历程中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让我获益匪浅。 中华职教社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特色和优势,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华职教社团结一切抗战力量,为国家培养输送抗日爱国青年,大批社员全力赴国难,为救国图存奔走呐喊,唤起民众抗日觉醒,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投身革命运动,积极参与抵制日货、救灾救助、为前线募捐运送物资、反对蒋介石独裁等活动。无数前辈们坚贞不屈、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爱国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职教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职教社又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积极建言献策,实施温暖工程,开展社会服务,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持续改革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0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职教社及广大社员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时时刻刻感染着我、引导着我,也激励着我牢记责任担当,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自2009年加入中华职教社河南分社,我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学习继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发扬“团结、切实、坚韧、勤俭”的优良传统,全力做好一名社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河南分社成立的调研小组,到全省各地就中高等职业教育、社办社联学校、民办学校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制约瓶颈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调研,获得一手的信息资料,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和调研报告,为地方党委、政府制定完善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围绕温暖工程,精心打造公益品牌,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中华职教社“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和“敬业乐群”的教育理念,利用黄河科技学院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优势,探索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农民工培训的新路子。与郑州市妇联联合成立了郑州市下岗女工培训基地,为社会培训下岗女工,先后开展妇女再就业技能培训十九期,为6000多名下岗女工提供了多项技能的免费培训。为配合地方搞好“新农村”建设,与郑州市妇联联合举办了“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村妇女骨干素质教育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00个示范村近1000名妇女骨干。积极参与扶残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发起成立郑州市扶残助残促进会。有400多名残疾学生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积极为受灾地区提供援助,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时,学校将原本用于二十五周年校庆的二十万元专款设立“朝阳专项助学资金”,资助灾区的学生。我们还积极参与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印刷宣传单和预防知识手册,对在校大、中专学生进行结核病预防知识宣传,增强学生对结核病的识别能力和防病意识。发挥学生的传带作用,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的效果。在中华职教社的号召下,学校的温暖工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肯定,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爱心计划先进集体等称号。 作为社员单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责所在,也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黄河科技学院作为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自1984年创办之初就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明确提出“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和“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大学”的愿景。学校以自学考试辅导班起步,艰苦创业,滚动发展,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发展之路,目前已经构建起包括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搭建起了应用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学校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地探索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了15万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改革成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的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上,学校荣获“黄炎培优秀学校奖”。胡大白董事长荣获第二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 在黄炎培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加快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切实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校先后获批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全国高校就业50强、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等。“黄河众创空间”获批全国首批众创空间,与学校大学科技园双双进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学校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平台48个,成立了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河南新经济研究院、纳米研究所等十余个高端智库及研发机构,为河南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开启,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等三部门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这对职业教育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衷心祝愿已经走过百年风雨中华职教社,继承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助力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祝贺中华职教社立社一百周年! 祝愿中国职业教育的明天更加灿烂!
(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河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黄河科技学院院长 杨雪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