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时间:2021-09-07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
主讲人:詹跃勇,工商联会员、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董事长
今年4月15日,河南省省长王凯到我院调研指导工作,对学院形成“产学研转创”融合发展模式,高质量服务漯河2000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及河南万亿食品产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王凯强调,职业教育要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升办学质量水平。 近年来,我省民办职业院校在围绕产业开设专业、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新时代民办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主动性不够、开设专业与当地主导产业契合度不高、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还不完善、服务当地产业发展能力还不强等问题。 一、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产学研转创”五位一体发展模式 我院紧紧围绕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及河南食品工业大省设置专业,开设了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安全、食品机械、食品包装、食品物流、食品营销、食品电商等36个专业,重点打造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贮运与营销3个专业群,学校70%以上的专业是食品类专业,每年的毕业生80%以上就业于漯河市和河南省食品企业,双汇集团6万多名员工中我院毕业生占四分之一,有力支撑着河南万亿食品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产学研转创”五位一体模式:“学”就是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群。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16个、省级培训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17个。“研”就是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针对漯河市及周边食品企业技术需求,重点打造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协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西北农林大学食品学院、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共同建设,建成了功能食品、新型食品、分析检测、营养健康、企业协同创新、食品产业大数据等6个研发中心,建成了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漯河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专家工作室落户平台。“创”就是组织有创业梦想的师生创新创业。重点对食品科技、创意、创新等项目进行创业孵化,近几年入驻项目218个,孵化成功26个。“产”就是在校内建设产业孵化生产基地。建设了3个成果孵化转化基地,推进100多个产品项目落地生产销售。“转”就是通过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服务于主导产业。为漯河市及周边100多家中小食品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300多项,直接增加销售收入13.5亿元。 二、目前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院及河南省民办职业院校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主动性不够。开设专业与当地主导产业契合度不高、片面追求专业名称的时髦性,热衷于设置所谓的社会热门专业。二是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院校专业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亟待提高,专业教师多数是“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尤其对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了解甚少,严重影响着服务当地主导产业的水平。建议民办职业院校首先要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设置专业(群),同时要下大功夫培育和引进一大批能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和经营管理难题的“双师型”教师。 三、有效激发民办职业教育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积极性的建议 建议省委省政府制定有力的政策来激励民办职业教育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对于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发展贡献较大的民办职业院校从奖补资金、教师同等待遇、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等方面制定激励措施。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配套政策的落实,尤其要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需要,引导民办职业院校对接主导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孵化创业、主导产业新业态呈现等方面的需求,改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中职业院校“一头热”与企业“一边冷”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