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时间:2016-11-03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次数: | |
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党委、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和福建省配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育人这一中心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打造特色讲堂 助力课堂教学 学校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大讲坛”“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讲堂”两大特色讲堂,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课堂。一是邀请知名专家作客讲堂。学校以高规格、有品位、上档次界定讲堂,先后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吴思教授、胡军教授、彭国翔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等50多名专家学者作客“中国经济大讲坛”15场次、“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讲堂”38场次,受益学生近万人次。二是组织人员联合编写教材。为配合讲堂建设,校长牵头组织校内外9名教授联合编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程》,并于2015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当年10月起,教材编写组成员加盟“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讲堂”,以专题形式为学生授课,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讲好谷文昌故事 传颂谷文昌精神 学校利用地处谷文昌精神发祥地的优势,充分挖掘谷文昌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好谷文昌精神进课堂、进实践、进科研工作。一是进课堂:讲好谷文昌故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将谷文昌生平及其精神融入第三章“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教师集体开发的通识教育课“近现代闽南的那些人和事”,其中包含了谷文昌生平及其先进事迹的专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各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主讲谷文昌精神的专题党课。二是进实践:体验谷文昌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学期均组织学生赴东山开展学习谷文昌精神的实践教学主题活动,如2014年、2015年分别组织了“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温谷文昌事迹 学习谷文昌精神”的主题实践活动。三是进科研:挖掘谷文昌精神。学校于2015年10月成立了全国高校首个谷文昌精神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开展谷文昌精神研究,目前已举办了两次谷文昌精神研讨会。 推进两支队伍融合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承担的福建省高校教改项目、福建省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及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试点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辅导员两支队伍的融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一是在第一课堂融合。学校在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同时,注重选拔有辅导员工作经历的优秀政工干部转岗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近年来,分三次共选聘了8名优秀辅导员转岗,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的深度融合。二是在第二课堂融合。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纳入业余党校师资库,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授课,同时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青年铁军”卓越班的导师。学校为理论社团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理论学习导师,助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工作。校团委在相关重大活动中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活动顾问,为重大理论问题和相关学科知识提供指导。三是在实践课堂融合。学校充分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做足做好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三篇文章,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五门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指导学生在大二暑假期间组队开展主题调研,确保实践教学的全覆盖。 通过上述举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成绩显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持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人文社科项目及思想政治工作专项4项;1名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改革论文获福建省第十一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名教师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参加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获得第三名。(陈再生) |
|